世纪查询网讲述“配股生命线”问题
根据有关规定,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超过10%,上市公司方可配股,而上市公司若连续三年亏损,则将被摘牌。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是上市公司配股的“入围线”,而不亏损则是保持上市公司资格的“生命线”。
纵观97年报,我们可以发现,业绩刚好在上述“两线”之上的上市公司可谓众多。据统计,两市净资产收益率在10%—11%之间的上市公司有21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7.5%,每股收益在0—0.10元的上市公司有74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两类“压线”上市公司共计287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7%。而有趣的是,净资产收益率在小于10%的另一相同宽度区间9%—10%之间的上市公司只有21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7%,而这21家企业中,又多数为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世纪查询网其配股资格线为净资产收益率达到9%,因此也属于刚刚“压线”之列。同样地,每股亏损在0—0.10元之间的上市公司只有5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0.6%,二者合计为2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3%。
更为有趣的是,沪市每股收益在0—0.10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有46家,每股收益不足0.01元的,也有10家,而每股亏损在0—0.10元之间的上市公司一家也没有,沪市每股亏损最少的上市公司为金泰B股,每股亏损0.115元,可谓是“不亏则已,一亏惊人”。
“两线”上下的上市公司分布相差如此悬殊,绝不会是什么巧合,而是遵循了“落上不落下”的原则。这其中虽然不排除一些公司的业绩刚好“过线”,但是那么多的公司聚集在那么小的一个业绩区间内,则不能不让人怀疑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有人为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已不是个别现象。
有资料显示,上市公司业绩服从于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1.5%左右的正态分布。根据统计学原理,净资产收益率落在11%—12%区间附近的上市公司最多,而在这个区间两侧呈现相对平均的正态分布,从而在理论上绝对不会出现以上发生的情况,即10%以上一侧公司特别多,10%以下特别少。”微利”与“微亏”的公司的分布也莫不如此。因此上述分布是与统计学原理相悖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存在着明显的利润操纵。这便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好像利润不是创出来的,而是根据“线”的标准倒推出来的。
随手拈来的几家净资产收益率刚刚“压线”的上市公司的年报,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发生较高比例的应收账款,上市公司从关联公司获得了较高比例的投资收益,有一家上市公司从关联公司获得的年投资收益率达到65%,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幅度远远超过销售收入增长幅度。有的上市公司不仅今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比10%刚好高一点,前几年也是比10%刚好高一点。
试想一下,如没有上述非正常收益,这些刚刚“过线”的上市公司的业绩自然要滑到“线”下去了。
再来看微利公司。这些微利公司许多为主业亏损,其微薄的利润大都是靠营业外收入与投资收益实现的。在’97年度每股收益不足0.01元的17家上市公司中,只有马钢股份、山川股份、辽源得亨的主业利润率为正值,其余公司主业均亏损。如某微利公司,1997年每股收益为0.004元,净利润196万元,而该公司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有5个多亿,而且这196万利润还包括了职工“自愿”放弃的部分工资所得5000万元,以及从集团公司调回的以前年度的管理费2584万元等。可见该公司表面“微利”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如此巨大的“潜在亏损”。
分析1996、1997年报可以看出,1996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0%—11%之间的102家公司已有19家1997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跌到10%以下,而1996年93家微利公司中,也有20家跌入1997年度亏损行列,不知今年刚刚“压线”的上市公司明年又有多少家会跌落到“线”下。
迫于“进线”要求,部分上市公司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手段虚增账面利润(往往是把尚未实现的销售“虚拟”在应收帐款上),这种现象对投资者来说,实在是令人担忧的。为了认清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这种问题,建议投资者具体的研究一下财务报告中的“应收帐款”。因为应收帐款是公司经营中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数据。并且从该数据的历年变化和销售收入的比例及应收帐款周转速度,可以看出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行业的竞争状况,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仍能维持较好收益和较合理应收帐款的公司值得成为中长线投资的重点关注对象。
但愿这些公司能更多地把功夫下在公司经营管理上,争取业绩早日真正“过线”,这样就不必在出年报时为“进线”而煞费苦心了。
本文地址:http://www.51spjx.com/tech-detail/t23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