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设备需跨“智能化”之坎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等五方面举措。这将极大地提升养猪主体的养殖积极性,有利于后期生猪产能恢复。同时,这也为屠宰设备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设备制造商还需升级智能化设备来保障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肉类生产与消费大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8654.43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1/4。肉类工业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子。但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的生猪市场一度陷入“低潮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屠宰设备市场的发展。
此次国务院会议上提出的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周戈楠微博发展规模养殖,周戈楠微博支持农户养猪,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猪肉供应等五方面举措,将有利于促进生猪养殖市场的“回春”,增加生猪出栏量。而屠宰设备制造商还需抓住机遇,调整发展方向,对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更好地满足屠宰企业的生产需求。
国内屠宰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屠宰流程也向机械化,标准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屠宰设备也呈现出了专业化,标准化,环保节能等特点,设备精度持续提高,产业配套不断完善。但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屠宰企业对屠宰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智能化生产设备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污染的风险。它还能实时反应库存量和加工环节的损耗,及时提供准确的生产信息,收集的信息转入数据库,为生产企业的数据对比分析打好基础。并且可对加工过程进行智能化排产,优化产能。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设备的自动收集数据还将为产品提供生产过程追溯管控,保障食品安全。
据了解,浙江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就推出了智能化屠宰生产线。根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宰杀动物前,该生产线将通过识别器录入动物的称重和耳标,并生成数据上传中央数据库,从屠宰源头开始进行信息追溯。
在进行宰杀时,每一道屠宰工序都会自动生成生产数据并进行记录,形成完整的生产数据链,管理人员可通过这些数据来获取生产信息。宰杀,称重完成后,会有智能分级机根据胴体的重量和体型对其进行分类,将不同大小的,重量的胴体输送至不同类别的预冷间或预冷轨道。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智能化屠宰设备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使用智能化装备进行屠宰的企业相对较少,这也与我国屠宰设备智能化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国家对生猪养殖的大力推进,也将成为屠宰设备市场新的发展驱动力。屠宰设备制造商要从整条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出发,增强操作便捷性和高效性,提升设备的智能集成化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51spjx.com/tech-detail/t21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