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击电池刷新安全验证新高度 埃安冲刺科创第一股稳了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迎来了强劲对手。
3月30日,埃安举办了弹匣电池2.0枪击试验发布会。弹匣电池成为了首个既通过了针刺试验,又实现了电池枪击不起火的安全电池。
从技术层面来看,弹匣电池已经实现了对仅通过针刺试验的刀片电池的超越;而从市场层面来看,更是如此。弹匣电池车型产品已售出近40万辆,累计行驶超101亿公里,依然保持零自燃的表现,这与时有发生自燃事故的刀片电池形成鲜明对比。
更值得期待的是,实现军工级电池安全的弹匣电池,未来不止应用在车上,还或将赋能深潜、航空、航天、机器人等多个对“风险控制”要求极高的领域,加速能源生态变革。
身为科创独角兽的埃安,在冲刺“新能源汽车科创板第一股”的路上,稳了。
进一步解决安全痛点 埃安销量或将快速崛起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的趋势已不可逆。但电池安全问题依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这不仅是消费者购买电动车考虑的重要因素,更是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石。
此前,比亚迪就依靠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赢得了口碑和销量。而如今,在电池安全领域,埃安正在超越比亚迪,成为新的引领者。
2021年,埃安发布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行业首次实现了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攻克了公认的行业难题,重新定义三元锂电池安全标准。
而此次,埃安发布的弹匣电池2.0则全球首次实现磷酸铁锂电池枪击不起火,实现了军工级安全;埃安副总经理张雄表示,埃安接下来还在筹备挑战难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整包枪击试验。
可以看到,凭借弹匣电池技术,埃安已经实现了安全性上对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超越。
此前,刀片电池发布后,比亚迪的销量借这项“安全”技术迅速上升,如今埃安发布更安全的弹匣电池2.0,埃安的销量也将迎来迅速飙升。
数据显示,2022年埃安年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26%;今年2月销量30086辆,同比增长253%,环比增长195%。
根据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此前公布的计划,埃安2023目标是保证50万辆,争取60万辆。到2025年争取做到销量100万辆。据知情人士透露,埃安3月销量超4万辆,迈入规模效应新阶段,加速向60万销量进发。
凭借着电池安全技术的优势,埃安有望在销量上成功完成既定目标,并加速追赶比亚迪。
超越比亚迪刀片电池 埃安是如何做到的?
2020年,比亚迪晒出了刀片电池通过针刺试验的视频,曾引发行业关注。
针刺测试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这一测试要求电池充满电后,用钢针将动力电池电芯刺穿,造成电芯内部的大面积短路。然后观察电池是否会升温、冒烟,甚至燃烧。
但如果将针刺试验看作电池安全领域的“攀登珠峰”,那么枪击实验可以说是电池安全领域的“载人登月”。子弹穿透的速度约为10-100万倍,直接造成机械结构的爆裂性破坏,3个电芯以上的同时热失控所触发的快速热蔓延,足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吞没一辆车。枪击试验模拟的超极端情况下的破坏,能量释放超针刺试验的5倍以上,远高于针刺的测试难度。
可见,此次弹匣电池2.0通过枪击试验,安全性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可谓是实现了从冷兵器与热兵器跨时代的进步。
而埃安能够实现这个突破,有着自己的技术路线积累。埃安电池研发总监王清泉介绍,弹匣电池2.0,是在弹匣电池1.0的四大安全技术基础上,迭代引入了超稳电极界面、绝热相变材料、电芯灭火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实现了更极致的安全表现。
其中,超稳电极界面技术,深入锂电池电化学活性最高的电极界面,引入最具稳定性和耐热性的纳米陶瓷材料,形成超级隔热层,大幅增加电极界面的韧性,实现电芯热失控状态下温升速率大幅下降20%;
绝热相变材料,是在弹匣1.0网状纳米隔热材料的基础上,耦合高效相变材料,实现隔绝大部分热量的同时,还可以气化吸热,整体隔热性能大幅提升40%;
电芯灭火系统,是在全时管控的基础上,创新应用双冲压铝板钎焊技术,实现电池双层冷却,冷却性能提升80%。同时可精准识别热失控电芯位置,释放灭火材料,高速吸热并气化成惰性气体氛围,实现降温灭火。
不仅是技术层面,从市场验证上看也是如此。
前不久,埃安发布了弹匣电池两周年的成绩单,车型产品已售出近40万辆,累计行驶超101亿公里,依然保持零自燃的优异表现。与之相比,刀片电池的自燃事故时有发生,此前“永不起火”的宣传口号被打脸,被网友吐槽成“刀骗”。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技术领先性还是市场验证上,弹匣电池都超越了刀片电池,是真正的安全电池。
科创独角兽埃安 有望冲刺“新能源汽车科创板第一股”
据悉,在弹匣电池2.0的研发中,绝热相变材料是埃安借鉴火箭冷却技术,与中国航天合作开发的新一代热管理材料,拥有隔热和相变吸热双重功能。
这也意味着,实现军工级电池安全的弹匣电池,未来不止应用在车上,还或将赋能深潜、航空、航天、机器人等多个对“风险控制”要求极高的领域,加速能源生态变革。这也是埃安为国家能源战略贡献的独特技术价值。
实际上,埃安是一家极具科技创新实力的公司,手头掌握着大量原创科技。前几天,埃安的AH8项目原定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更是从侧面印证了埃安的自研能力。
作为中国第一家EV+ICV全栈自研的车企,埃安已实现了多项技术的超越。不仅自主研发了弹匣电池、超倍速电池、海绵硅电池三大原创电池技术,一举解决安全、补能、续航三大行业痛点难题,还推出了“AEP3.0平台”以及“星灵架构”等全新一代高端技术;今年3月,埃安刚刚发布全新一代高性能集成电驱技术群——夸克电驱,能以极小的体积迸发出强劲的功率,电机功率密度高达12kw/kg,相比行业6kw/kg提升100%。
在ICV领域,随着智能化的发展,电动汽车的下半场竞争早已到来。
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化的代表之一,埃安也一直在积极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先后实现了全球首个L3自动驾驶、全球首个可交付应用的中国高精地图、全球首款量产5G车,推出了城市NDA智能领航辅助和超视距召唤泊车功能,打造了ADiGO PILOT自动驾驶系统,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出行体验。
而埃安在自动驾驶上也有着更长远的目标。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席忠民近日对外表示,自动驾驶已经进入瓶颈期,人们可能仍然不敢开,这说明用户体验还没有达到要求。“我们现在沉下心来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做的是L4,是真正不用接管的自动驾驶。而现在的辅助驾驶,其实人还是要接管的,我认为它的用户体验是不好的”,席忠民说,埃安将继续深化L3的用户反馈,做好L4。
通过种种技术布局可见,埃安已全面进入技术井喷期,技术实力和销量表现正在越来越被市场认可。
在2022年的A轮融资中,埃安投后估值超千亿,已经依靠销量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市场价值;今年1月,福布斯中国发布2022年新晋独角兽榜单,埃安在全球新晋独角兽中位列第一。这是继2022年埃安被评为创新企业超级独角兽和2022年中国最具增长潜力新锐TOP品牌之后,再次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而以技术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科创超级独角兽埃安,也已经吹响了冲击科创板IPO的号角。
此前,已有多家车企曾尝试冲刺科创板,但均因技术底色不足而折戟。相较于主板,科创板设立的目标和筛选标准有所区别,十分看重“应试者”的内在科技含量。
而此次弹匣电池2.0的发布,也再次印证了埃安的技术价值,有望助力其成功冲刺“新能源汽车科创板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