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施一公:什么是科学精神?

www.51spjx.com  2019-10-30 10:27  

  来源:世界科技创新论坛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通过一言一行将科学精神辐射至大众观念,信管学子网滋养大众的思想,内化大众的行为,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大家尊崇向往的职业,鼓励更多人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来,希望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做出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和重大突破,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0月26日,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发表题为《青年与科学精神》的主旨报告。

  报告中,施一公从3个角度阐释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即:求真,独立和合作,质疑。

  他同时提到,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通过一言一行将科学精神辐射至大众观念,滋养大众的思想,内化大众的行为,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大家尊崇向往的职业,鼓励更多人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来。

  以下为主要内容:

  非常感谢主持人的介绍。

  这个演讲的题目是《青年与科学精神》。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对科学精神的一些思考。

  首先,什么是科学精神呢?

  我在此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

  他说,真正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才是关键,并不是问题的解决,神将世界曹昂因为问题的提出,包括对一个老的科学问题的重新描述,崭新的描述是真正对世界的贡献。

  所以,第一点我想讲的是,科学精神就是求真,英文叫truth seeking,也就是实事求是。

  这里讲的求真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在人类知识最前沿进一步求真,去探索。

  科学精神也包括独立和合作。

  这两个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在一起的。所谓独立,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少数人,甚至个别人,一个人。

  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经受一些磨难,经常?遇到一些不同意见,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是科学的发展,经常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

  这种合作不止局限于团队内部合作,更依赖于团队之间的合作,甚至跨时代跨行业的合作。

  我举一个例子,那就是X射线的发现。

  1895年,荷兰科学家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的穿透力,最后在医学上带来了强大的应用。但是伦琴没有发现X射线还可以被衍射,而这一现象是上世纪被德国科学家劳埃(M.von Laue)发现的。

  劳埃发现了衍射之后,他并没有意识到X射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把物质结构解析得清清楚楚,巴布工程车3而这一发现是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完成的,他们父子携手合作,推演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

  这样的公式,最后应用于我们的分子结构解析,让我们可以窥探生命的奥秘。

  他们四人分别获得了1901年,1914年和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之间跨时代的合作,把人类整个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科学精神也是合作的精神。

  当然,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

  在这种质疑声中我们不断思想碰撞,不断改进提高,不断加深合作,最后推动科学往前发展。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重大进展。

  第二部分,我简单讲一下我们为什么在当今世界更需要科学精神。

  纵观过去历史,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那就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往往依赖于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

  任何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无一例外源自于一开始的重大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的突破,就是原始科学发现,而原始科学发现完全依赖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所以总结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的一些重大发现,一些产业革命,从纺织,铁路,汽车,计算机到生物技术,它的源头都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随后经过三四十年的孕育期,进入广泛应用和指数增长,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福祉,最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当今的无线通信,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发现,不会有今天的疫苗,没有牛顿的三大定律,也不会有航天器升空。

  我举一个我领域的小例子,就是基因测序。实际上基因测序技术现在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可以说是精准医疗的一个典型的方法和代表。

  整个基因测序当然是用测序仪来做,而测序仪是由一位科学家发明的,他叫Rothberg。

  测序仪的发现来自于测序技术的发现,第一个测序技术提出者Sanger也是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如果再往前溯源的话,我们之所以可以对基因进行测序,是因为DNA双螺旋是非共价结合,所以可以打开,可以测序,可以复制。

  而这个发现是由上个世纪50年代James Watson,Francis Crick和Rosalind Franklin共同发现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基因测序发现的整个过程也是一种合作,也是一种最原始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在这里,面对这么多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我特别想说,其实科学精神靠全社会传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靠我们青年科学家去传播。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个人,梁启超先生,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政治家。

  他在上个世纪初,把科学精神和中国文化连在一起,他这样描述科学和科学精神——“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

  大家不要忘了,他特别强调真知识,也就是创新前沿。

  梁启超又接着说:“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大家可以理解成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就是科学精神。

  在梁启超先生的启发下,我们可以这样想: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通过一言一行将科学精神辐射至大众观念,滋养大众的思想,内化大众的行为,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大家尊崇向往的职业,鼓励更多人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来,希望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做出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和重大突破,神将世界曹昂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来自西湖大学,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如何在科学精神的鼓舞下,如何依托有创意的,有创造力的年轻科学家,开启一扇人类往前大踏步前行的科学创新之门——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

  创校之初,我们定下了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的创校理念,治校理念则非常鲜明,我们提出教授治学,行政理校,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

  也就是说,教授把时间用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上,行政人员把事务性的工作做起来,勇往直前手语舞但是教授通过制定规则来最终管理学校,而不是直接参与到事务性工作的繁琐之中。

  在这样一个治校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从全球8000多位申请人中,已经遴选出105位卓越的年轻科学家和资深科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引领世界。

  他们中90%是45岁以下,80%是40岁以下,可以说基本是青年科学家。

  在西湖大学里,我们分三个学院:工学院,理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用学科交叉的形式在学科交叉上设立增长点。

  通过打造一流的科研平台,支撑大家异想天开的创新思维。

  我们有自己全新的科技评价体系,有自己有创意的尊崇学术自由的一些做法,包括学术交叉午餐会。特别是我们的News & Ideas,展望未来,只谈论今后五年到十年科学与技术的这样一种学术交流,在西湖大学已经蔚然成风。

  我相信,在科学精神的激励下,有这样一大批年轻人占主导地位的西湖大学,剥石者幼崽我们一定能携手和各位全球各地的青年科学家,献身科学精神的科学家工程师一起,打造出人类最美好的未来!

本文地址:http://www.51spjx.com/info/2019/10/3010271884.html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相关资讯